文定,或稱送定、納吉,又稱「小聘」(「大聘」則指「納徵」或「過大禮」)。在傳統婚俗中,有納吉、納徵、請期等儀式,如今則多合而為一,納入訂婚儀式中。訂婚儀式中,男方須前往女方家中下聘禮,並交換戒指等。摘錄 維基百科在家庭舉行的文定儀式
奉茶昔稱「受茶」,又稱「呷茶」,舊日指「女子受聘」之稱謂。
因為聘婦多用茶。據天中記云:「凡種茶必下子,移植則不生。故聘婦必以茶為禮。」
由此可知,奉茶用來表示:「女子一經受聘,不再受旁人家之聘」的意思。
A. 男訂婚人於約定時間與父母及親友〈人數取偶數〉,到達女方家,女方應禮貌 迎接。
B. 習慣上,女訂婚人由介紹人或長輩引導下,出廳端茶,一一敬奉男方親屬,並予個別介紹。
茶畢,男方親屬均將紅包放在茶杯內,俗稱「壓茶甌」、客家話則稱「扛茶磧茶盤」。
C.戴戒指儀式:
1.男女訂婚人在雙方家長面前〈面向家長〉,雙方親友環繞廳堂四周坐著觀禮。
2.交換信物時,男女訂婚人面對面在雙方家長面前舉行。
3.男訂婚人通常先為女訂婚人戴耳環,將戒指戴在女訂婚人的右手中指,女訂婚人也為男訂婚人戴戒
指,戴在左手中指。
4.雙方親友祝福並合影留念。
D.女方以男方所贈金香燭炮及禮品祭祖,訂婚人定拜見雙方直系尊長,接著舉行訂婚宴。
E.奉茶訂婚儀式流程:
男方赴女方家下聘→奉茶→雙方交換信物〈戴戒指〉→祭祖→訂婚宴。
訂婚係男方向女求婚,且在女家舉行,故男客女主。
訂婚禮以茶會方式或簡單便餐招待親友為佳。
若經雙方同意,得省略訂婚儀式而逕行結婚。
訂婚儀式可在女家或約定地點舉行,不舉行儀式亦可。
訂婚宴主桌雙方人數取偶數為宜。
在公共埸所舉行的文定儀式
1.訂婚典禮開始──奏樂〈不用樂者略 〉
2.來賓親友就位
3.主婚人、證婚人、介紹人、主婚人用印
4.男女訂婚人就位
5.證婚人宣讀訂婚證書
6.訂婚人、證婚人、介紹人、主婚人用印
7.訂婚人交換信物〈戴戒指──中指、戴項鍊等〉
8.訂婚人相互行三鞠躬禮
9.證婚人、介紹人及親友致祝詞〈宜簡單莊重〉
10.主婚人致謝詞〈宜簡要〉
11.訂婚人向證婚人、介紹人、主婚人行一鞠躬禮
12.訂婚人向來賓及親屬行一鞠躬禮
13.禮成──奏樂〈不用樂者略〉
訂婚當天的禮序及儀式
一.祭祖:
男方在出發前往女方家之前要先上香祭告列祖列宗,
將前往某地女家下聘,請祖先保佑這一段姻緣美滿幸福。
男方同赴女方家的人數6或10或12人皆可
,應避免4或8的人數。此即貢禮官或押箱先生。
貢禮官及下聘人數應成雙,由男方家之年長親朋擔任,
而納聘車隊一般為六輛車。
二.納采:
男方納聘車隊到達女方家時,男方燃放鞭炮,女方亦應
燃引連炮相迎,並由新娘兄弟一人替新郎開門,再端
洗臉水讓新郎洗手擦手,新郎應回以紅包答謝,而後,
押箱先生將聘禮交予新娘父兄。
男方納采人群進入女家,此時媒人介紹雙方家長及親友
互相認識,並講些吉祥話,增添喜氣,而雙方親友也可
藉此機會寒喧問候。
三.受聘:
由女方敦請一位福壽雙全的長輩,在列祖列宗神衹前進行
點燭燃香獻餅及獻禮之儀式,默禱預祝此女婚姻幸福。
然後即由媒人擔任司儀,開始訂婚儀式:
1.奉甜茶:準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,捧甜茶獻請前來
納聘的男方親友,並由媒人一一加以介紹,
男方親戚可藉機端詳新娘。
2.壓茶甌:甜茶飲畢,準新娘再捧出茶盤收杯子,
男方來客此時應將紅包與茶杯同置於茶盤上,
即俗稱壓茶甌。
3.戴戒指:由新郎取出繫有紅絲線的金戒、銅戒,
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,象徵永結同心,
但通常在戴戒指時均故意將中指屈起,
以免日後被對方吃定。
4.燃炮:訂婚儀式進行至此,可謂大功告成,
此時女方應燃放鞭炮,雙方家長互相道賀
結成兒女親家,並將喜餅與親友共享。
5.訂婚喜宴:訂婚儀式完成後,女方家設宴款待
男方來客及媒人,宴畢男方應送紅包壓桌給女方,
酒宴結束後,整個訂婚儀式也到尾聲。
6.回禮:宴畢,男方應儘速離去不宜久留,
女方應回贈男方幾項禮品,如新郎衣料皮鞋等,
同時應讓男方攜回幾盒喜餅及禮香禮燭及禮炮一份。
同時,男方回家時絕不可互道再見,因為下聘之事
不能再來第二回。
7.告祖禮:男方回家後要行告祖禮,告知已完成行
聘納采之禮,並將女方回敬之喜餅分享親友。